在刚刚结束的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上
年仅27岁的中国导演陈剑莹
“一飞冲天”
拿下了“最佳短片金棕榈”
她在颁奖典礼上特意用中文感谢祖国,这位95后新人女导演迅速成为了网络上的“中国焦点”,大家都在讨论这位高颜值的美女导演是什么来头,不但一战成名,还能请到“华为二公主”姚安娜出演获奖作品《海边升起一座悬崖》。
陈剑莹获奖的那一夜,
哈尔滨的三中校友朋友圈也“炸了”,
“三中美女学霸拿了金棕榈”!
陈剑莹是地道的哈尔滨女孩,昔日哈三中的校园风云人物。
近日记者独家专访陈剑莹导演,她自曝自己在三中上学时就拍过微电影,“演员” 就是老师和同学们,还大大方方回应了为什么会选择姚安娜做《海边升起一座悬崖》的女主角。
用“末日” 影片诠释珍惜
选姚安娜是看中“干净”
当末日来临,你会选择与谁告别?
《海边升起一座悬崖》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作品,陨石撞击地球引发海底火山喷发,江边小镇即将被淹没,人们纷纷逃离,女孩念念与家乡和儿时伙伴告别,分离时昔日的记忆鲜活起来……
这并不是一部灾难片,陈剑莹说自己想表达的不是“末日”,而是情感,“告别的时候,我们内心翻涌出来的那些最珍贵的东西,也是一次自我寻找。”这两年的疫情她看到很多人经历了告别和失去,有些东西也许失去了才懂得珍惜,就拍摄了一场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告别,“希望大家能看到身边细微的美好。”
《海边升起一座悬崖》获奖后,第一次出演影视作品的姚安娜引发网友讨论,陈剑莹大大方方回应,这部片子是评委会全票通过的,“他们在看完所有片子后,就一致做了这个决定。”
《海边升起一座悬崖》在水边城市宜宾取景,为了拍出画面的质感,陈剑莹选择了胶片拍摄,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成本增加,至今提起花在胶片上的几十万还让她“肉疼”不已,记者听出来这并不是一部投资宽裕的大制作。
陈剑莹和姚安娜在拍摄现场
选择姚安娜的原因,陈剑莹回答得非常实在,“我们俩是一个公司的,我需要一个高配合度的新人演员,姚安娜气质跟角色还挺贴合的。”顶着“华为二公主”的光环出道,姚安娜一直备受关注,她并非表演科班出身,也从未拍过电影,而这种一张白纸般“干净” 的状态反而是陈剑莹喜欢的,“没有什么表演的套路和痕迹。”
姚安娜和陈剑莹年纪相仿,很聊得来,会互相分享对方的故事。姚安娜是个听话的新人,提前来到宜宾体验生活,“偷听”当地人聊天,按导演要求给剧本里的其他角色写信,捕捉16岁少女的心理状态。陈剑莹评价对方是一个很真诚的人,没有什么距离感,很专注,愿意沉下心来进入角色。
哈尔滨“别人家的孩子”
拍电影的起点是哈三中
放弃了常青藤大学金融专业的奖学金,跑去纽约大学学习导演,拍摄的作品曾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、好莱坞国际电影节、纽约独立电影节、挪威国际电影节中亮相,27岁拿下金棕榈……
陈剑莹看似“开挂”的履历背后是十几年的追梦之旅。
她是东北妈妈口中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学生时代在哈尔滨的继红小学、69中、三中一路都是好学生,即使进入强手如林的“南三”,依旧保持了学年前20名的好成绩。学习好,还在学校话剧社担任社长,在校期间就自筹资金,自编、自导、自演微电影。 “学校很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,支持我们的兴趣爱好,我最早拍片就是在哈三中,暑假期间学校都没有人了,校领导特意把寝室打开,开放游泳池、礼堂给我们拍,还让同学们当群演。我的英语老师、哈三中现在的副校长吴霞老师亲自客串过,母校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。”她说。
毕业回国的陈剑莹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找投资、被拒绝的日子,一度怀疑自己 “是否毫无才华”,这几乎是所有影视新人的必经阶段。她说做这行毅力太重要了,回头看看,真应该感谢三中的时光,“哈三中非常锻炼人,所有人都非常努力,把我们磨练得坚定、自律、有毅力,执行力强。我的班主任单春英老师说过一句话,我一直记到现在,她说‘要沉得住气,耐得住磨!’这句话对我来说是座右铭,做电影这个行业非常需要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,要谢谢母校塑造了我坚韧的个性,给了我电影第一个舞台。”
新片想拍“哈尔滨爱情”
预计年底在家乡开机
“法国和中国有6个小时时差,我得奖时候国内很晚了,父母都睡了。我妈接到我电话,还问‘有什么事吗?’我说‘没啥大事,拿了个金棕榈’。” 陈剑莹哈哈笑着,说自己家里人都非常“心大”,父母都不是从事艺术工作的,但对孩子一直非常支持。 自己15岁开始尝试用小DV拍片子,基本上没有跟家里要过钱,只找妈妈要过一次赞助,作品拍完后,她小赚了一笔,还清了妈妈的“赞助费”。
“我小时候姥姥家在道外区,我自己家在道里区,经常去江沿儿玩,‘水’这个元素对我来说很重要,我的很多作品里都有江。”《海边升起一座悬崖》画面唯美,风格浪漫,陈剑莹承认,家乡哈尔滨对自己作品的美学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,“哈尔滨有非常多的欧式建筑,城市既有现代感,又有东北特色,东方小巴黎、冰雪之城的气质对我的审美有很大影响。”
她透露,自己的下一部片子是院线长片,准备回家乡哈尔滨拍摄,计划年底开机, “是一部纯爱电影,我希望全世界都看到哈尔滨的美。”